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隶属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管理,业务接受云南省教育厅指导管理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53年,201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组建“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构筑“大专+高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双证”培养模式,成为以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产学研用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单位,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校本部位于滇中国家级新区安宁市,设有白鱼口、穿金路等多个校区,占地面积1489.7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设有汽车、公路、航空、郑和航运、智慧交通、轨道交通、公共服务与管理等13个二级学院,开设海陆空专业42个,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被评为全省高水平A档专业群。在校生规模1.5万余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年均各类培训、考试和训练20余万人次。
学校现有教职工733人,其中专任教师472人,“双师”型教师238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145人,中级职称166人;博士13人,硕士293人。全国技术能手6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6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交通优秀中青年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1人,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兴滇英才-省级教学名师9人,兴滇英才-省级首席技师8人,云岭技能大师4人,云岭技能工匠5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1人,云南省技术能手6人,形成了人才集聚“强磁场”。
学校是云南省双高学校培育单位,在办学中倡导“进校就是进厂、实训就是上班,培养职业素养、打造工匠精神”育人理念,坚持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办学之路。与6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不同层次的稳定合作关系,牵头成立“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云南航空、澜湄国际航运”3个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共建“百度智慧交通、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未来空中交通”3个产业学院,建有校企合作中心37个,实习实训基地47个(其中省级集训、实训基地8个)。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4部,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16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8项),培养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教练2名、国家队翻译1名、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选手8名,建成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2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学校紧紧围绕“智能科技+绿色能源动力+大交通”发展对应用技术及其人才的需求开展应用技术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开展科技项目申报110项,申请专利10项,申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科学技术普及专项2个,推动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培育8-10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争创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点,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高原山地运行测试评价与运营大数据、无人机高原性能测试评价技术与运营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平台和高原全空间无人交通体系创新及场景应用中心;打造“高原无人机试航基地”“高原山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基地”“智能航运测试基地”“无人交通产业制造基地”“无人交通文旅观光基地”“无人交通产业学院”六位一体的云南省智慧交通科教项目,形成综合智慧交通场景应用数据分中心、高原山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中心、低空高原航空器测试中心、智慧航道及智能船舶测试中心、跨境综合运输与智慧物流研究中心、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中心,成为云南交通职业教育科技创新高地。
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云南辐射中心大通道建设和“留学云南”品牌建设,形成以“中文+职业技能”为特色的国际学生培养模式。与缅甸云华师范学院共建“缅甸交通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和盛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老挝人才培养基地”,与越南老街高等专科学校、越南老街省综合技术职业技能常年教育培训中心等境外机构签署MOU,与云南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国际人才,累计培养国际学生150余人。建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船员考试培训中心,为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培训海事官员和航运从业人员200余人次,获得澜湄流域国家交通运输部门高度认可。
今后办学中,学校将紧紧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好国家发展战略,落实好省委“3815”战略和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申建本科层次交通职业大学,努力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具有鲜明大交通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化一流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