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组建的全区唯一一所综合型高等艺术职业院校,以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职能。学院占地456亩,建筑面积8.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84亿元,教学设施设备总值2894.48万元。在编教职工355人,专任教师239人,双师型教师129人,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职称72人,硕士120人,博士2人。学生规模4,191人。
学院现开设26个专业。艺术类专业涵盖音乐、舞蹈、美术、播音与主持等四大艺术类专业,其中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美术教育为国控专业。非艺术类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旅游管理、连锁经营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网络直播与运营、运动训练等专业。
学院内设机构30个,其中党政管理部门13个(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党政办公室、监督检查室、计财处、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发展规划处、总务处、安全管理处、招生工作办公室);教学部门10个(公共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音乐系、文化传媒系、舞蹈系、美术系、国乐系、现代服务系、教育体育系、中专部);教辅部门5个(图书馆、文化艺术实践中心、对外合作交流培训中心、就业创业指导处、科研处);群团机构2个(工会、团委)
40余年办学历史进程中,几代科艺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以“立足当地,面向全区,特色专业辐射全国”为发展定位,构建艺术学科为特色、多元学科协调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核多元”办学格局,秉承“崇德尚艺、笃志躬行”的校训精神,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办学优势、注重内涵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作、展演实力显著增强,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成立以来,建成音乐表演、舞蹈表演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科尔沁蒙古族民歌演唱方向被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评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艺术设计专业被教育部列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成科尔沁蒙古族长短调、蒙古舞、古筝新筝、视唱练耳、钢琴、四胡6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培养科尔沁蒙古族长短调、蒙古舞、声乐专业、音乐理论课程、思政理论课程、民间舞、非线性编辑等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1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5人,并聘请齐·宝力高、乌兰托嘎、李树榕等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建立“版画、雕塑、创意设计、传统专业手工艺制作”实训基地,马头琴、扬琴、蒙古四胡、蒙古筝等民族乐器生产与研发基地及以辽河剧院为主的声、器、舞、美展演实训基地,艺术大师工作室4个,安代、古筝新筝、科尔沁长调、课程思政等研究中心4个。学院有“抗弦变耐用扬琴”等专利10项,近五年累计承担自治区级以上科研课题(项目)39项,发表各类期刊论文200余篇,出版论著书籍50余部。成立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通辽办事处,建成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东部乌兰牧骑培训基地,加入吉林西部+校地协同创新联盟,与西安华仕科技集团共建蒙东智慧考试产业园,与市委办局、企业挂牌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8个,年培训1.5万人次以上。学院与北京杨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树起新的里程碑。
近两年,学院师生在区内外技能比赛、艺术交流及展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教师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学院连续举办全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声乐、器乐赛项并蝉联一等奖;音乐表演专业师生获世界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声乐、器乐表演赛项比赛团体二等奖;舞蹈表演专业师生获第十四届新加坡国际舞蹈节专业组编舞金奖,代表自治区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中精彩亮相。
40余年的实践探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执着前行、步履铿锵。面向未来,学院将迎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质量为本,人才强校,彰显特色,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奋力谱写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新篇章。